查看原文
其他

大提琴诗人麦斯基丨有人说他“太浪漫”,他却说“霍洛维茨说过,所有音乐都是浪漫的,对此我深表赞同。”

2016-07-21 每日更新欢迎置顶 每晚一张音乐CD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c01804dc79t&width=500&height=375&auto=0
舒曼五重奏

From the Verbier Festival 2007

Robert Schumann - Piano Quintet, Op.44 

0:40 I. Allegro brillante 

9:23 II. In modo d'una marcia 

18:07 III. Scherzo 

22:39 IV. Finale 

五重奏成员

埃莱娜·格里莫(Hélène Grimaud 1969—)法国钢琴家。 

雷诺·卡普松(Renaud Capucon 1976—)法国小提琴家。

庄司纱矢香(Sayaka Shoji 1983—)日本小提琴家。 

拉尔斯·安德斯·汤姆特(Lars Anders Tomter 1959—)挪威中提琴家。 

米沙·麦斯基(Mischa Maisky 1948年1月10日—)拉脱维亚大提琴家。

大提琴诗人麦斯基


 在苏联时期因各种原因移居西方的几位音乐家中,麦斯基的经历大概是最令人震撼的。他曾被苏联当局“设计”陷害,在监狱里度过了18个月。他是世界上唯一一位师从当代两位大提琴巨匠罗斯特罗波维奇和皮亚蒂戈尔斯基的大提琴家,是罗斯特罗波维奇最出类拔萃的学生。在移居西方20多年后,他的演艺事业终于达到了巅峰,并在现代大提琴史上占有了极其重要的地位。 

 麦斯基那自由浪漫的强烈个性,甚为坎坷的人生经历,满脸的络腮胡子,偶像般的潇洒帅气,再加上唱片公司从发型、服饰到肢体语言等全方位的策划包装,这一切都增添了他的舞台魅力,使他在西方迅速获得了极高的声誉。 


 他最初为人们所熟知的是在DG公司录制的几张大提琴小品集,其中的作品大部分都是他自选的,因为这对他来说具有特殊的意义,其中很多都是从其他的艺术形式改写而来的―尤其是歌曲。麦斯基演绎这些小品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其多变的风格,炫技般的华丽技巧和醉人的浪漫诗意,同时又十分尊重作品的原创意念。他的音色甜润醇厚,结构造句流畅自然,感情柔美细腻到极致。曾经有过的惨痛经历在他的演奏中沉淀成了黯淡的底色,使他的大提琴音色具有无法模仿的特殊的音响与音乐性。“太浪漫了。”一些评论家如是评价,麦斯基的回答是:“霍洛维茨说过,所有的音乐都是浪漫的,对此我深表赞同。” 

 麦斯基从不回避精湛技艺的挑战,但绝非哗众取宠般的炫技,海顿的《C大调大提琴协奏曲》的末乐章就能很好地说明这一点。麦斯基的演奏用了6分25秒,热烈而奔放,听得你透不过气,而他却仍然游刃有余,像天马行空般,一点不露仓促的痕迹。而他演奏慢板乐章同样精彩,自然流露出一种超凡脱俗的高贵华美,美得非笔墨所能形容。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z03067kfh3s&width=500&height=375&auto=0
Mischa 和女儿 Lily Maisky 演绎 Bloch, From Jewish Life Prayer

 麦斯基的细腻、光辉和深邃的优点在他演奏肖斯塔科维奇《大提琴协奏曲》的头几分钟就表露无遗,令听众屏息慑服。在《第一大提琴协奏曲》的首乐章中,麦斯基就以坚定的满弓奏出直透丹田的琴音,张力坚韧无比,摄人心魄。作品后半部那股动荡不安、彷徨乃至恐惧的情绪,麦斯基表现得比所有人都更传神。其所传达的感情容量已经超越了音乐本身,那仿佛是从历史深处传来的沉重叹息!这份历史感在其他大提琴家的演奏中是很难找到的。而在艰深的华彩乐段里,麦斯基的“自我表现”听得人几乎毛发竖立,弹性速度和滑音的应用充满想象力。整张唱片那股深沉的悲剧力量、挥洒的激情、震撼人心的冲劲、奇诡的吸引力和鲜明的个性,足以横扫乐坛。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a0191whl4ht&width=500&height=375&auto=0
麦斯基、列宾、郎朗演绎柴科夫斯基《A小调钢琴三重奏》(作品50)

 麦斯基的一切伟大特质在他演奏柴可夫斯基的《洛可可主题变奏曲》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他那又滑又甜的音色、快意潇洒的无敌技巧使他成为罗斯特罗波维奇之后的首席大提琴大师。他们师生二人在同一曲目中都披露了心底无限的诗情画意。罗斯特罗波维奇在和卡拉扬合作的演奏中已经够“放纵”的了,而麦斯基的演奏更进一步浪漫到近乎“放荡”。这种洒脱、任性的漂亮身手,一气呵成完成了对作品中所有微妙细节的充分刻画,成就了历史上最浪漫的《洛可可主题变奏曲》录音。 



大提琴的音色最接近人声

——《人们音乐·留声机》电话专访大提琴演奏家麦斯基

特约记者 苏立华

采访时间:2006年8月25日

   苏:麦斯基先生,您在中国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多年来您的唱片在中国也很畅销。看来,您不得不喜欢中国了。

   麦:我喜欢这个国家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我非常喜欢与之合作的音乐同行。这个国度充满了富有智慧和激情的人们和希望。我来过中国好几次,和阿格里奇在北京国际音乐节上演出过。我与中国好几个乐团合作过,包括中国爱乐乐团、中国交响乐团和广州交响乐团等。演出很成功。 

   苏:大提琴的声音应该最接近人声,是最富歌唱性的乐器。为什么大提琴乐曲不多,而且其普及程度远不如小提琴和钢琴? (延伸阅读:宗柏讲述大提琴的故事丨大提琴低沉、委婉的旋律往往能烘托出深深的失落和忧伤,而一旦快速演奏,又会产生让人振奋的效果,尤其适合抒情。

   麦:确实如此,大提琴的音色是最接近人声的。演奏曲目少,是历史原因,对大提琴的重视程度比对钢琴和小提琴的要晚,而且曾经断代。18世纪和20世纪大提琴的曲目不少,19世纪反而不多,19世纪有帕格尼尼推广小提琴,有李斯特和肖邦推广钢琴,大提琴被冷落了。20世纪卡萨尔斯和我的老师罗斯特罗波维奇、皮亚蒂戈斯基,他们把大提琴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而且培养出了众多优秀的大提琴家。正是因为大提琴富于歌唱性,我演出和录音时的曲目遴选就非常看重作品在音色上的表现力。 


   苏:请谈谈罗斯特罗波维奇皮亚蒂戈斯基对您的影响,您的成功是否因为您是他们的学生? 

   麦:我的成功与我是他们的学生当然有关系。要知道,他们的学生不只我一个,如果只因为是他们的学生就能有辉煌的事业,那他们所有的学生都应该出名了。决定成功的因素还是在于自己,你得有才能、勤奋,得学会与周围的人愉快相处,在一个和睦的群体里保持自己的个性和魅力。音乐涉及很多东西,不能仅靠“我拉得好”就可以吃遍天下。看看那些成功的大师,他们在很多方面都很优秀,是我的楷模。搞音乐最终还是落实到做人,因为音乐创作、演奏和欣赏都是以人为本,对“人”这个含义的理解太重要了。罗斯特罗波维奇和皮亚蒂戈斯基给我打下了非常过硬的技术基础,让我演奏时可以达到人琴合一的境界,在音乐上他们教给我的更是受用一生,音乐上他俩都是我的老师;生活里,他们形同我的父亲。他们无时不在我的身边、无时不在我的音乐里。 


   苏:无论从演奏还是从欣赏角度,现场演出的体验都是一次性的。与之相比,演奏者在录音时注意更多的是技术上的完美,面对麦克风和面对听众也是两回事。而且,对演奏和录音有什么不满意,还可以重来。您觉得,这样录制下来的东西会在音乐上大打折扣吗? 

   麦:任何录音都无法和现场演奏相比,首先,再好的录音和再好的重播设备都无法还原音乐会的音响效果,更不用说对音乐本身的还原。相对于单纯为了录音的演奏,现场音乐会的录音更能够捕捉到音乐的本质。我近年的录音很多都是现场演出。录音是一种好的传播手段,它不但可以记录演奏家的演奏风格,而且也为那些没有机会和没有时间听音乐会的人们提供了一个欣赏音乐的机会,有胜于无。录音里是否有音乐,取决于演奏者和录音师的状态。 

   苏:您今年参加北京国际艺术节的曲目,有弦乐三重奏版的巴赫《哥德堡变奏曲》,是小提琴家席特科夫斯基改编的那个版本吧?我有一张他本人参与演奏的录音,好听极了!Orfeo公司发行的。

    麦:没错,就是你说的这个改编版。你听那张唱片时没有注意拉大提琴的是谁吧?是我。我们来中国前也会在日本演奏这个曲目。 

   苏:期待您10月份来华演出。 

   麦:别忘了在贵刊上替我感谢中国的乐迷和音乐同行,并祝他们快乐每一天!

   编者注:《留声机》杂志早已停刊,但一个新的古典音乐杂志的时代又要到来了!


欢迎古典视频公众号

每晚古典音乐会

古典音乐群开放加入,请联系微信179747611邀请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本公众号推荐图书书店

往期节目请点击以下链接:


提琴家:马友友丨马友友母亲卢雅文专访丨马友友的家教丨不愿别人称儿子为天才丨不要给孩子留下心理阴影丨“你们要好好保护他,尊重他的意见,让他自由。”弦和弓的故事丨马友友谈艺录丨那个“拯救”马友友的女人与他们不为人知的爱情丨音乐即哲学丨“我哪也不去,你在哪里,哪里就是我的家。”马友友和他的“一带一路”丨拒绝把音乐束之高阁丨不停探索才能越来越自信丨我的笑容是我的一部分丨吴彤谈友友丨他心胸开阔方才成就事业马友友第二的秦立巍谈艺录丨国内音乐学院的问题所在丨搞音乐不能都当独奏家丨中国独生子女都想拉独奏,做人上人丨古典音乐不要迎合观众学音乐=文化课差?丨看人类学博士马友友怎么说丨与乔布斯的友谊丨音乐的终极目的是用音乐语言去感染人,而绝非用艰深奇诡的技术去唬人大提琴家王健丨比音乐容易赚钱的行当多了,但学习音乐会让你理解别人心里的美好丨我不会记住他出了错在哪里,我会记住他是如何打动了我丨王健丨谈巴赫大提琴组曲丨它们成为我灵魂的避难所丨中国表演者已与西方最伟大的名字并列重要经验丨大提琴家王健谈父亲如何教他拉琴丨什么才是高深的音乐丨艺术家的价值在于有自己的东西在里面丨艺术是帮助我们理解感性的手段

海菲兹丨谈拉琴丨我从来不相信苦练,一个人如果要花很大的力气才能把一个曲子拉成形,这就说明他正在把这首乐曲判处死刑郑延益丨海菲兹了不起的几个原因丨能真正在琴上随心所欲的大师丨他的技巧永远从属于音乐丨“听众是来听我演奏音乐的,不是来看我笑的。”每晚古典单曲丨海菲兹、奥伊斯特拉赫、帕尔曼演绎柴可夫斯基《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郑延益丨纪念胡贝尔曼丨每一位乐迷都应该听听这位怪杰,小提琴真奇妙小提琴家克莱默丨艺术和名气从来不是一回事丨跨界就像毒药丨演奏家们都应投身室内乐丨真爱音乐,就该远离媒体宣传攻势丨谈挑选曲目的原则小提琴教育大师林耀基专访丨他的成功的最大的启迪是什么?“明白音乐比金钱高得多,当我年纪大了走不动路,音乐还在我们脑子里面神游。”

杜普蕾:狂恋大提琴【纪录】《怀念杜普蕾》(中文字幕)【古典音乐会视频】杜普雷与鳟鱼五重奏【Du Pré专题】杰奎琳·杜普蕾演绎门德尔松《D大调无词歌》(op.109)【追忆】大提琴家韦伯:这不是我眼中的杜普蕾【书评】成庆:杜普蕾的生死爱乐【经典】杜普蕾:埃尔加《e小调大提琴协奏曲》(Op. 85)【录音】杜普蕾:德沃夏克《b小调大提琴协奏曲》(B. 191 Op. 104)【古典音乐资料】整理杜普蕾和她在EMI的录音目录【录音】杜普蕾《EMI录音全纪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